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晴川 / 学校要闻

【实践育人】武汉晴川学院“新语兴愿”实践团:“品牌+技术+文化”三维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07-22    作者:     浏览次数:


(本网讯 通讯员 刘小丹)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新语兴愿”实践团的学子们走入湖北广水乡村,深入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他们以镜头为笔,创意为墨,直面乡村在品牌建设、文化表达和技术提升方面的挑战,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初到杨寨,实践团便深入田间地头。丁湾村的莲蓬丰收却面临滞销,朱新街村的山茶油品质上乘却鲜为人知。一份覆盖200余户调研报告显示,78%的村民亟需新媒体销售技能,65%的新农人渴望线上农业技术指导,而主动参与本土文化传播的村民不足10%。村民们的叹息反映出品牌建设、文化表达和技术能力方面的现实困境。



为解决问题,团队从专业赋能着手。他们深入工业车间、“党员先锋岗”、农业田野,利用无人机和录音设备捕捉乡村的美丽与活力,重构乡土叙事。


村委干部还带领团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拍摄“银龄留影”,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岁月痕迹。

为破解品牌困境,实践团为杨寨量身打造了视觉标识。镇标LOGO以“杨寨”二字为骨架,“杨”字融入葡萄藤与山水,勾勒出农业根基与生态底色;“寨”字嵌入齿轮与科技线条,象征工业的精密与创新。吉祥物“杨杨”和“寨寨”分别代表农业与工业,形象生动,寓意深远。7月5日,双方进行了校地共建揭牌仪式,为实践注入了持久动力。“LOGO、IP和宣传片精准挖掘了杨寨的灵魂。”杨寨镇党委书记宋月亮高度评价了我校的社会实践成果。双方共建的实践基地将深化传媒人才的培养、企业品牌的推广与乡村文化的挖掘。同时,我校周琪老师和夏冰老师为镇干部进行了“双课培训”,传授会议拍摄策略和新闻采写实战技能,为镇干部带来新的工作视角和方法。

实践团的脚步虽短暂,却为杨寨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们用镜头记录丰收与乡土故事,用创意激活品牌与文化,用技能点燃乡村发展的新希望。校地共建的实践基地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杨寨的农业根基与创新活力在新时代绽放光芒。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相遇,正书写着共生共长的崭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