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晴川 / 通知公告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2012年卷)编纂工作指南

时间:2013-04-09    作者:     浏览次数:

年鉴能记载学校的发展过程,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展示和浓缩。《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学院发展历程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将集中展示学院的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现实依据和历史借鉴。

 

一、指导思想

 

《年鉴》的编撰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总结经验,指导未来,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2012年各类重要事件、重大活动和各项工作的基本情况,努力把《年鉴》编成可读性强,资信全面,真实可靠,权威性和保存价值较高的史料性工具书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为学院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全校师生员工全面了解学院教学、校园建设发展、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情况,提供信息服务。

 

二、范围及内容结构

 

《年鉴》要全面收录反映2012年内全院各方面工作状况,如学院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大活动、重要人物、基本数据等。记载时间为201211日至1231日。

《年鉴》分为专文、条目、图片、表格、资料五种体裁,规模约80万字,随文图表100件左右。规格为16开精装本。

《年鉴》采用文章体和条目体两种形式,以条目体为主。结构分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运用不同等级的标题和不同字号、字体加以区别。

类目分为学院概况;特载: 包括院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学校要闻、新校区建设进展情况;学院综述:含组织机构与干部并主体介绍各单位、部门基本情况,工作特色和亮点----如行政党务工作、教学工作、图书档案、院董事会和校基金会工作、系、教研室、中心工作、附录等;专题材料:含规章制度选录、教学督导有关内容、教师队伍、学科专业、教学情况、学生情况、表彰与奖励、;大事记等五部分组成。

分目一般根据学院所属部门、单位设置。

条目为基本记述单位,收录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指标,以及工作中的大事、要事、新事和主要成果来反映本单位2012年的基本面貌。

 

三、编写原则

 

(一)详略得当:介绍本单位情况时要切合实际,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二)准确性:年鉴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要准确无误,文字表达清晰明了,准确顺畅。

(三)全面性:年鉴力求全面反映学院各部门工作的基本情况,力争做到不遗漏。

四、领导机构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编纂委员会、《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编辑部组成由院长办公会确定。

五、工作方式

(一)工作体制:在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撰稿单位:编辑部负责框架设计、组稿、出版和发行,行政党务部门、直属单位、系、教研室、中心,以及后勤服务部门等均为年鉴的撰稿单位。

(三)审核制度:年鉴坚持三审制度,责任编辑负责初审,执行主编和执行副主编负责二审,编委会按领导分工进行终审。

六、具体要求

(一)年鉴的编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单位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本单位工作的新对策、新进展、新成绩;注重资料信息的密集度和高质量,强化资料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二)各单位要明确一名同志作为《年鉴》编撰工作的负责人,并有一名具体撰稿者兼联系人(分工表中已列出,若有变动请及时报名单),负责本单位有关《年鉴》内容的资料收集和撰稿工作。

(三)撰写内容:

1.本年度单位基本情况;

2.本年度的重要工作;

3.本年度的特色和亮点工作;

4.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列表)。

(四)提供的稿件采用记述体书面用语,文字严谨,语言朴实、简洁、流畅,保证资料翔实、准确,符合《年鉴》撰稿要求。

(五)各单位撰写的稿件,经由本单位主管领导审定、签字后,连同电子版一起送交《年鉴》编辑部。

七、时间安排

(一)完成初稿阶段(2013430日)

各单位、各部门根据撰稿要求(教学单位和有关部门可适当延至510)完成初稿,送交《年鉴》编辑部。

(二)审稿阶段(20135月—20137月)

20135月至6月初,编辑部对初稿进行初审,不合要求的部分返回重写,并按统一体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20136月前,完成《年鉴》的二审及修改工作。

20137月上旬,完成《年鉴》的三审工作,形成定稿。

(三)联系出版阶段(20138月至10月上旬)

稿件送交出版社,联系做好版面设计以及出版社审稿工作,力争11月初正式出版发行。

(四)总结表彰(201312月)

召开年鉴工作会议,表彰首卷《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编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部署2013年《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组稿工作。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篇目大纲

 

彩页:本年度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领导视察、领导题词、来宾来访,1618页,5060张图片。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简介

 

第二部分    特 载

(本年度重大事件或重要活动的专题选登)

 

一、院领导讲话

二、重要文件

三、学校要闻(学院主要领导换届)

四、新校区建设进展情况

五、工作要点、总结

 

第三部分  学校综述

 

一、组织机构与干部

(一)学院现任领导

(二)行政党群机构设置(结构示意图)

(三)机构主要负责人

行政党群机关、直属单位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正、副职领导)

教学单位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正、副职领导)

后勤保卫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正、副职领导)

二、学院办公室

(一)行政(教职工基本情况统计----列表)

(二)党务(党组织、党员情况统计----列表)

      部门概况

本年度工作要点

本年度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三、教学督导室

四、财务与资产处

(一)概况

(二)总体财务情况

(三)财务管理工作

五、教务处

六、学生工作处

(院团委)

七、院工会

八、图书馆

九、综合档案室

十、招生就业处

十一、后勤保卫处

十二、计算机中心

十三、继续教育学院

十四、经济与管理学系

十五、电器工程与自动化系

十六、电子信息科学系

十七、计算机科学系

十八、信息管理系

十九、英语系

二十、新闻系

二十一、体育教研室

二十二、高等数学教研室

二十三、思想理论课教研室

二十四、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二十五、普通物理教研室

二十六、基建工作

(一)概况

(二)在建项目

(三)工程前期工作

(四)工程管理

(五)工程完成情况

 二十七、校董事会、校友会和校基金会工作

一、校董事会工作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二)工作要点

(三)本年度工作特色和亮点

二、校友会工作

(一)校友信息沟通工作

(二)本年度特别活动纪略

三、校基金会工作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二)基金项目及使用情况(列表)

奖学金[名称、设立时间、捐资单位或个人、奖金总额、每年名额、金额分配(人)]

助学金[名称、设立时间、捐资单位或个人、奖金总额、每年名额、金额分配(人)]

研究资助项目[名称、设立时间、捐资单位或个人、奖金总额、每年名额、金额分配(人)]

     第四部分  专题材料

 

一、各种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一)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学术委员会

(二)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三)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第XX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工作领导小组

(四)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五)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

(六)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七)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八)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

(九)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二、规章制度选录

三、教师队伍

(一)教职工情况

(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简介

(三)教授名录

四、学科专业

    (一)专科专业设置情况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三)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情况

(四)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五、教学情况

      (一)湖北省精品课程

      (二)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三)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六、学生情况

       (一)普通本专科生分地区招生情况

       (二)普通本专科生就业情况

(三)毕业生名录

(四)表彰与奖励

1、获上级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国家级、省级、市级)

2、获学校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3、其他受表彰奖励情况

本年度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及名单、优秀毕业生名单、优秀学生干部名单、三好生和学生标兵名单、各类奖学金获得者名单等。

 

七、出版期刊

八、媒体报道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的主要消息索引(各级、各类媒体报导)

 

 

第五部分  大事记(按月份)

 

从当年的11日至1231日,按时间顺序记录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及重大事件。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年鉴》(2012年)撰稿细则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文献资料、逐年编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具有综合性、权威性、资料性和史册性。为了规范《年鉴》行文,提高撰稿质量,提高编效率,特制订本细则。

一、选题

(一)要把握好指导思想。《年鉴》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既要注意保密,也要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信息。

(二)选题坚持“重事业、轻部门”、 “重实践活动、轻礼仪活动”的原则,面向教学第一线。

(三)抓住工作中的大事、要事、新事和主要成果来记述,反映2012年学校的基本面貌。

(四)着重反映新情况、新成就、新典型、新特点和新问题。

(五)选择有方向性、启发性和有推广价值的事件。

二、内容

在本《年鉴》记载时限内,凡属学校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对学校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具有凭证作用、研究价值或参考价值的成果、经验、数据、图片、图表等,均属《年鉴》收录范围,应实事求是地予以记录和记载。

(一)所有“检查”、“抽查”、“评估”、“普查”、“评议”活动必须有结果。没有结果的原则上不收录。

(二)会议条目要有具体研讨问题和结论,工作会议应以总结为主,不以展望立目,空洞的会议不收录。

(三)立项、未完成事件不收。如基建工程、课题研究等。首次举办的事项,虽在进行中,也可以收入。

(四)获奖项目,如教学成果奖收录省部级以上,获奖项目要详写。

(五)论文、成果公开发表应注明出处,不是公开出版的刊物、图书,原则上不收录。

(六)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的资源,应在年鉴中有概况介绍、年度主要工作、成果记述。

(七)各单位要注意与学校总体工作的关系,避免重复,要突出系和单位特色。

三、体例

《年鉴》体例采用文章体和条目体两种形式,以条目体为主,转载、专文、人物、媒体报道等采用文章体,其他主要采用条目体。

内容设类目、分目、条目三层结构,运用不同等级的标题和不同字号、字体加以区别。标题要标准、精炼,朴实无华,字数尽量控制在一行以内,一般不出现标点符号(书名号和双引号除外)。

四、文体

采用语体文、记述体,述而不论,寓观点材料之中。概念要准确,数据要可靠,信息要密集,事以类从,一事一条,逐条记述。

文风要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精炼。力戒大话、空话、套话、虚话,以维护年鉴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五、文字

文字以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198610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使用标准的简化字书写,不得使用繁体字或其他不规范的简化字。示例:“潦草”“年龄”不得写成“了草”“年令”。姓氏、题词和书法的手写字、引文、文物古迹等特殊行文例外。

六、称谓

(一)行文全部使用第三人称,不称“我省”、“我院、“我系”等字样,必要时用“湖北省或全省”、“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或全院、学院”等。

(二)人名一般不冠以“同志”、“先生”、“女士”等类称呼,原则上在姓名前冠职务、职称。

(三)各种机构、文件、会议、著述等名称尽量使用全称,如“武大”应称“武汉大学”。若名称过长时,可在首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括注简称。简称应概念准确,不引起歧义。

(四)凡首次表述有关内部约定俗成的内容时,必须加以说明。

七、语句

(一)使用陈述句,不使用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不使用渲染、宣传、广告性、表决心和评价性语言。杜绝使用口语、文言或文言白话夹杂。语法规范,逻辑严密。

(二)语言客观、平实,言简意赅,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尽量用数字说话,不用“最多”、“最高水平”等表述。

(三)已形成固定含义的缩略语,必须加引号,如“非典”、“211工程”等。

(四)文字统一

文中出现的“出席”、“参加”,一般用“参加”。

文凭,全部统一为“证书”,如毕业证书、肄业证书,不用毕业文凭。

实数用增加,比例用增长。

电脑、微机、计算机统一为计算机。

用学生,不用同学,称教师,不用老师。

比较数据时不使用“去年”,使用“上年”。

删除某些不必要的虚词。如“约”、“以上”、“左右”,整数后的“多”和“余”。

删除不必要的“为”字,如:“本科生为×××人,专科生为×××人”,改为“本科生×××人,专科生×××人”。

八、时间

(一)采用公元纪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示例:“20世纪80年代”、“2008年”。年份书写全称,省略“公元”二字。示例:“公元二〇〇五年九月九日”写作“200599日”,不写作“0599日”。

(二)尽可能用具体时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不写“上个世纪”、“去年”、“今天”、“目前”、“当前”、“近几年”、“近年来”、“几年来”等。

(三)以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用汉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视事件知名度大小,确定是否加引号。示例:“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一’案件”。

(四)年代起止用~表示范围,示例:“1980年~2000年”、“19世纪~20世纪”。但学年度用“-”表示间隔,示例:“2005-2006学年度”。

九、数字、计量

(一)数据的统计

1.数据统计起止时间。按自然年度记载,即201211日起至1231日止。

2.数据的统计口径要一致,凡学院统计部门有数据的,一律以学院统计部门的数据为准,学院统计部门没有的,要以各部门经过核实上报的年报数据为准。

3.年鉴内容中前后数据要一致,总量与分量之和要一致;因统计口径不同而引起的前后数据不一致的要加以说明。

(二)数据的书写

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表示数量的数字。示例:“学校占地面积344.47公顷,建筑面积67.2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60万册”。在书写时,千以下数值直接书写,节与节之间空一个字节,示例:“共计64 213人”。数值过大,尾数多零的整数数值,可以“万”“亿”为单位书写,示例:“三亿两千六百万元”,可写成“3.62亿元”,但不得写成“3亿26百万”或“320 000 000元”。

2.表示小数、倍数、分数、比值等数字。示例:“3.6”“2倍”“26%”“4/5”“7:6”。

3.表格中的数值、年龄、体重、身高等具有统计含义的数字。示例“55岁”“70千克”“1.72米”。

4.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惯用序号等数字。示例:“中办发[1998]06号文件”、“国家标准GB2312-8”、“院长办公会第28次会议”。

5.表示数值范围时,用波浪式连接号~连接。示例:300500元、20%30%1990年~2000年。

6.数字后面的单位一律使用汉字,不使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如“2.5万平方米”、不使用“2.5”。面积表达用“平方米”不用“亩”;距离用米、千米,不用公里。

(三)计量单位

年鉴中的计量单位要采用国家法定和国际标准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名称应该用中文名称表述,而不用外文符号。

例:土地面积、占地面积用“公顷”,建筑面积用“平方米”;项目数、产品数、体育场馆数、服务网点数均用“个”;学校、科研单位数用“所”,各种娱乐场所数用“处”;用电量用“千瓦小时”;电话数、移动电话数均用“部”;各种奖牌数用“枚”;校属商店、工厂数均用“家”;论文用“篇”,打印论文用“份”;专著、教材用“部”;人的单位第一选择是“人”,第二选择是“名”;科研项目用“个”,不使用“项”等。

十、注释、标点

(一)注释

注释内容较少,用文内注,直接在原文后括注。示例:“普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下同)”。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按国家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执行。

1.重大历史事件日期中一律不加点,而加引号,如“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

课程、教材名称用书名号。歌曲、舞蹈、戏剧、作品名称用书名号。

通知、规定、条例等文件名称用书名号,文件标题用书名号,报告统一用书名号,会议名称太长时可以用“”号。

2.尽量少用分号。分号表示复合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年鉴多为简单句。

3.题序的标点符号: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后只能用逗号,如“第一,”。

4.阿拉伯数字用下脚圆点号,如1.2.;汉字用顿号,如一、二、。

5.句中、句尾标点应在引号外。

6.文件号中的括号用“〔〕”不用“[]”。

7.文中的×月×日到×月×日,或者数据之间的至号,用“~”号,不用“-”号,如“1115日”,“20022005”年。

十一、文稿格式

(一)用word编辑,A4纸型,页码居于下端中央。

(二)字体:

篇目标题用3号宋体字,居中打印;

分目标题用4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条目标题用小4号黑体字,加方头括号“【】”,顶格起行打印,后空一格接条目内容  正文用小4号宋体,统一单倍行距。

(三)图片

各单位精选提供23幅具有较高价值图片,要求具有较强代表性,能够集中反映学校或本单位发展的突出成果。JPG格式,文件不小于300K,图像清晰,主题明确,并配备图片说明。

(四)图表格式

图表要有表头,有题目:

统一使用如下格式:

表×-×2008年××××××情况一览表;

表格内的内容统一为小五号宋体;

纸张类型统一用A4纸(大于A4的表格用A3纸),如编写时用Excel格式,报送时需转换成Word格式;

附表说明置于表格底线下方。

十二、其他要求

(一)撰写年鉴内容坚持“一事一条”原则,各单位选送内容要做到大事不漏、综合平衡。

(二)遵循合并原则,避免内容重复。

(三)遵循属时原则。记述时间从当年11日至1231日,严禁超前记述,注意资料追记。

(四)实事求是原则,本着对工作、对读者、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做到客观准确,实事求是,一切用事实说话。

(五)撰稿作者应直书其名,不使用笔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