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作者:杨玖炼 编辑:姚瑶)培育阳光心态,筑牢成长根基。在新时代育人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武汉晴川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精神,秉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不断聚合心理育人共同体、细化心理育人全过程、优化校园心理健康生态系统,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联动的心理育人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同心同向,心理育人共同体聚合发力
多元主体协同,凝聚育人合力。 学校构建"核心圈—紧密圈—协作圈—朋辈圈"同心圆式心理育人共同体。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辅导员、班主任为“紧密圈”,将心育融入日常思政;行政管理及后勤人员为“协作圈”,在服务中渗透关怀;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各类学生组织为主的朋辈队伍实现互助支持,织就全员参与的守护网络。
专业能力筑基,提升育人质效。通过系统化培训体系,心理咨询师在各自擅长领域深耕,持续精进专业技能。面向教职工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尤其重视提升教职工“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意识和能力。另外,每年面向学工团队开展“减压赋能系列团体辅导”,助力老师们以更好的状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心理中心主任吴才智教授作专题讲座

面向辅导员开展的“春风十里 真好有你”辅导员健康活动日
朋辈力量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学校高度重视“1支校级心理类学生组织+8支院级心理类学生组织+各班级心理委员+各宿舍心理信息员”这一重要的朋辈资源,打造"1+8+N"朋辈心理队伍体系,创新"培训—考核—上岗"培养模式,每年开展“心理委员成长训练营”,全校各班心理委员均实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制度保障固本,夯实发展根基。出台《武汉晴川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工作量的规定(修订)》《武汉晴川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外聘教师及学生助理聘用与管理办法(试行) 》等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与激励机制。自编了《武汉晴川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汇编》《武汉晴川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等内部资料,作为校本培训材料。投入专项经费建设标准化心理中心及8个二级工作站,2023年获批"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中心",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支撑。
精心护心,心理育人全过程保驾护航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等各环节,从群体引导到个体疏导,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课程教学筑基,厚植心理素养。构建"必修+选修""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和《爱情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公共选修课。心理必修课采取“1+1模式”(理论1学分+实践1学分),理论课部分自编了配套的《武汉晴川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成长手册》并坚持每年修订完善;实践课部分由学生根据个人时间、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参与心理实践活动,并利用“学习通”APP实现线上登记、审核、汇总全程信息化。通过“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教学设置,培养学生“勤于自助、善于求助、乐于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实践活动润心,营造积极氛围。心理中心紧扣“3·25、5·25、10·25、开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年均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图书漂流、创意设计等60余场大中型特色心理活动,覆盖学生年均5万人次参与。将艺术表达、传统文化融入心育,不断凝练和发挥活动品牌效应。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首届湖北省高校心理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湖北省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联合会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江城之星”心理知识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等荣誉。

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图书漂流活动、书友会活动

10·25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情景剧大赛学院初赛及校级决赛
咨询服务暖心,提供专业支持。心理中心全体老师和学生助理秉承“亲切有礼、规范有序”的服务理念,坚持“首问负责、严格保密、高度敏感和扎实作风”的原则,不断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让每一位来访者从“一杯八分满的温开水”开始全程感受温暖且专业的服务,且基本实现“预约咨询不排队”。同时提供“拜日瑜伽放松团体”“意象减压团体”“写意曼陀罗艺术治疗减压赋能团体”等10余类团体心理辅导。多年来坚持设置24小时心理紧急求助热线全天候守护,让专业支持触手可及。
预防干预护心,筑牢安全防线。 通过"每学期普查—每月筛查——每月专题研判"常态化早预防、早预警、早干预机制,实行"一人一档"精细管理。每个心理危机个案,第一时间成立危机个案干预工作小组(含学工处处长、心理中心主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心理中心对接老师、心理专干、辅导员老师),实行全程会商、监护、转介和跟踪管理“多对一”帮扶关爱机制。修订危机干预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引。
立体多维,全方位优化心理健康生态系统
学校充分联动各育人主体、贯穿各育人体系、融合各育人内涵,立体化全方位打造心理育人矩阵,不断优化校园心理健康生态系统。
纵向贯通发力,织密防护网络。 “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不断强化学校(心理中心+校级学生心理组织)、学院(二级心理工作站+院级学生心理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个人“四级”安全网络。
横向联动增效,凝聚协同合力。 心理中心与各部门充分联动,将心理健康纳入人事处招聘面试、人事处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学工处新任辅导员系列培训、辅导员成长工作坊、校团委“青马工程”培训等体系。将心理育人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其他育人体系有机融合。坚持家校共育模式,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联系制、定期家访强化沟通。深化医校合作,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签署医校合作协议,畅通绿色通道。


开展新入职教职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
内涵发展提质,促进五育融合。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文化优环境、以队伍强根基、以制度促规范、以合力提效能,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面向少数学生的障碍性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相结合,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引导学生做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立德树人,从"心"出发。武汉晴川学院将坚持遵循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和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全员、全程、全方位心理育人工作实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