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研途路,用心繁花开。希望考研学子们,坚定备考信心,一起相约‘上岸’那一天。”2024年5月,武汉晴川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的林夕雨作为2025届考研学生代表,在学校2024年考研表彰暨2025年考研动员大会上发言。一年后,林夕雨成功圆梦,“上岸”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回望考研一路征程,林夕雨坦言,“因热爱奔赴,凭坚持抵达。”

初心如磐:热爱是前行的火种
“高考填志愿时,我80个志愿全选了新传专业。”林夕雨对新传的热爱,始终如一。进入大学后,在学校的一些组织里进行实践,她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坚定了对新传的热爱。“因为喜欢,更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林夕雨这样解释考研念头诞生的初衷。
确定了考研的想法后,林夕雨很快定好了自己的目标院校:湖北大学。这是因为她大学期间在记者团学生组织时。曾采访一位考取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姐,并因此深入了解了这所学校。林夕雨发现,它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学科实力都很不错。综合考量之后,林夕雨将它定为了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在林夕雨看来,择校不是攀比名校,而是找到与自身目标同频共振的平台。
备考章法: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我在能学的时间里尽力地去学,在休息的时间里就尽力地去玩。”在问及考研时间的安排时,林夕雨这样回答。从2月到6月,每天学习五到六个小时,周日作为休息日。暑期的时候则集中发力,一天学12个小时,周日也会学习半天,剩下半天用来休息。


时间分配到具体科目上,给专业课的时间比较多。“新传的专业课背诵内容比较多,考察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大。”不过,英语是所有科目里跨度最长的,也是给时间也是比较多的一个科目,林夕雨说,“从上一年的十二月份一直持续到考前,英语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
至于如何平衡考研和其他事物,林夕雨觉得,第一是延长时间,即在晚上学习完之后,继续学校里的学习工作或是自己的一些事情。第二则是提高效率,把每天要做的任务提前罗列,分配好哪个时间做哪件事情的效率最高,从而提高一整天的效率。
心态博弈:与焦虑和解,做情绪的主人
备考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林夕雨觉得,是自己太过于追求完美。“比如说在每日计划的完成上,如果当天有一项任务没完成,我就会过度地焦虑,从而影响到第二天的整体进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焦虑越卷越大,影响到我的心态。”林夕雨建议,当心理压力过大时,一定要找人积极沟通调整。
“考研期间是一定会经历焦虑和自我怀疑这个过程的。”林夕雨说,比如背书,有一个瓶颈期,有一些小知识点或是较难的知识点,永远没办法完整地背诵下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林夕雨表示,偶尔的疏漏是为了更全面的进步。她建议用 "成长型思维" 看待挫折:接纳不完美,主动破局,当陷入 "背了又忘" 的循环时,暂停学习,寻求支持。
温暖赋能:爱与支持是前行的底气
备考路上最珍贵的礼物,往往不是金榜题名时的鲜花,而是疲惫时伸来的双手。对林夕雨而言,那个打破"学习六天休息一天"铁律的国庆假期,成了照亮考研长夜的一束暖光。
“国庆的七天假期,没有学习。家人带着我出去玩、调理身体。”林夕雨回忆这段"违规假期"时,眼底仍漾着笑意,“这些温暖的碎片拼凑成最坚实的后盾,让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很多人在关心,支持我。”
这份支持渗透在备考的每个细节:父母毫不犹豫支付学习班费用,却从不给学习压力;男友与她组成 "考研搭子"攻坚克难,最后一起成功“上岸”;朋友时时关注到她的情绪,在生活小事上处处给予帮助……这些温暖收获,最后汇聚成托举梦想的力量,让林夕雨一往无前。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林夕雨将这句话送给未来的考研人。在她看来,考研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但每一个奋笔疾书的清晨、每一页写满的笔记,终将在未来绽放光芒。正如里尔克所言:“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