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田野上,她如一座灯塔,照亮学子前行的方向;她似一缕春风,予未来以翅膀,助梦想高飞。她以热忱为灯,以责任为火,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陪伴他们奔赴人生的每一程征程。她,就是来自武汉晴川学院会计学院的优秀教师李散绵。

初心如磐,笃行育才路
李散绵老师是重庆大学会计学专业95级本科生、广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谈及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初衷,她坦言受到朋友的感染,也被教师职业能让心态保持年轻、更有精力追求所爱之事的特点所吸引。"更重要的是源于内心的热爱,我认为成为一名教师是极富价值的事。将所学倾囊相授,为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这份成就感无可替代。"
从教生涯中,难忘的经历如同珍珠般点缀着她的记忆。最令她动容的,是会计1901班学生临近毕业时的一幕。"我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张卡片,并写了一首长诗送给他们。"那天,在操场上,同学们围坐一圈,她深情朗诵,字句间饱含对学子正直向上、服务社会的殷切期望,不仅感动了学生,也深深打动了自己。这份深情也换来了学生们最真挚的回馈——一个寓意"一辈子"情谊的保温杯。"这份礼物我始终随身携带,它让我时时惦念着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倾囊相授,锻造管理思维
作为《管理会计》等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李散绵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已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其论文曾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三部——更致力于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强调,《管理会计》是一门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实用课程。"它能为管理者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不仅节约管理时间,更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创造价值。"关于如何学好这门课,她给出了清晰路径:首先,课堂上务必认真听讲,紧跟节奏,即学即练;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巩固知识;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要以管理者的思维去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工具,学以致用,目标是成为一名具备管理思维的会计人。"
明辨方向,指点专业认证
在课堂上,李散绵老师对管理会计领域的重要证书PCMA(中国管理会计师)和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见解独到。她详细阐述了两者的区别与价值:"PCMA是我国财政部大力推广的,旨在培养我们中国自己的管理会计师,意义重大。CMA则是美国认证,评估学员在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被视为通往世界500强企业的'黄金敲门砖'。"
基于深厚的了解(她曾为备考CMA付出七八个月的努力),她为学生提供了务实建议:"CMA考试费用高昂,后续还有会员费,我不提倡大家盲目报考。我当初备考的目的,是为了借鉴其完整知识体系,'洋为中用',并将所学前沿知识全部融入教学。同学们只要学好我的课程,实质上已经吸收了CMA的精华,无需再投入巨额费用。"她积极鼓励学生报考PCMA:"大三、大四的同学在学完《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后,知识储备足以应对PCMA考试。它通过难度相对适中,在中国认可度高,且社会正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人才。报考PCMA是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个人技能的明智之举。"
立德树人,涵养综合素养
对于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以适应社会,李散绵老师指出,对于会计学子而言,成本管理、营运管理、预算管理能力是企业最核心、最基础的要求,当前教材与教学体系已为此提供了基本支撑。此外,领导力、创新力、先进管理理念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这些知识甚至能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合理规划开支、节约各类经费。"
在教风学风建设方面,她认为会计学院整体氛围良好,并提出了中肯建议:学生应"相信并接受老师的教导";教师则需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同时怀抱"强大的包容心、爱心和对职业的无限热爱"。她还强调,学校建立有效的教风学风督察机制至关重要,它能"最大程度保障教风、学风、考风三位一体的良性教育生态",为学生潜心求学提供坚强后盾。
在学生眼中,李散绵老师是良师,亦是益友。"李老师授课逻辑清晰,重点难点突出,讲解题目耐心细致、清楚易懂。"学生们反馈,"上课时若发现有同学走神,她会及时提醒。她还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让我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拓宽了视野。"——她被誉为"一名集过硬专业水平与深切关爱学生于一体的人民好教师"。
李散绵老师以她的智慧、热情与担当,完美诠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风范。她不仅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更致力于塑造学生们的管理思维与综合素养,引导他们成长为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