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程子玥 吴杨) 4月13号,被誉为“华语学界奥斯卡”的第13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我校青年电影《鳄鱼鸟》荣获“评委特别奖”。
《鳄鱼鸟》讲述的是一段与宿命相关的故事:刑警武振帆(蔡一帆 饰)在一次任务中鸣枪示警,流弹意外的打死一名学生,被革职的武振帆来到另外的城市,改行做出租车司机。夜班时勇斗劫匪却再次丢了饭碗,被迫加入追债公司,意外的发现自己的追债对象是死去学生的姐姐,宿命轮回,血染山城。武振帆将何去何从……
据了解,影片的摄影指导、监制张晴宇来自我校13级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男主角蔡一帆来自13级新闻学专业,后期制作王凯来自1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电影是生活的外延。”张晴宇表示,影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东莞发生的一则真实新闻。本片之所以取名为《鳄鱼鸟》,源于片中警察所处的险恶环境及其无法摆脱的人生宿命,与冒着被鳄鱼吞食的危险从其嘴中获取食物的鳄鱼鸟极其相似,借物喻人。
张晴宇表示,青年电影的拍摄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条件艰苦是不可避免的。拍摄期间剧组每天保证20-30人,大多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酬劳,在近40度的高温中,演员甚至在没有威亚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场场危险的动作戏,即便如此,《鳄鱼鸟》的制作仅用了10天便完成了。其次是资金问题,剧组发起网络众筹得以解决,众筹活动得到我校传媒艺术学院程悦老师的鼎力相助。
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采访中,张晴宇向记者谈到了录制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开拍前十几天里,剧组上下就开始跑场地,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中到郊区。场地的协商是个难题,原先一场定在江心洲的戏,重庆涨水江心洲被淹,剧组只得转场到古镇磁器口。预期里的航拍镜头,也因为拍摄当天风太大,飞机飞毁,而不得不取消。张晴宇回忆到:“第一天拍片子,重庆40度高温。最后一个镜头是在一个餐厅的包间的饭桌上拍,空间很狭窄,没法铺轨道,镜头不能稳定的运动。我们用的是一种陀螺仪稳定器,光设备就有两三公斤重,得一直举着,那个镜头在成片里大概一分钟左右,甚至不到一分钟,但是这一分钟我们拍了三个小时。”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张晴宇称《鳄鱼鸟》是一场最爱的噩梦,“拍片从来都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我想要尝试不同类型的片子,也怀着很实在的心情去做它。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我们就需要将课堂上所学东西,与实际的剧组经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技术与对拍摄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总之,本次电影的拍摄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