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彬校长为毕业生拨穗正冠
楚天都市报记者 揭明玥 通讯员 薛小庆
在武汉光谷钟灵毓秀的龙泉山下,碧波万顷的梧桐湖畔,有这样一所“千亩校园、万人规模”的高校,传承百年名校武大血脉,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入骨血,培养了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青年才俊;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培养“横向能拓展、纵向能提升”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综合办学实力位列全国同类院校20强……她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星河中的璀璨新星——武汉晴川学院(原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我庆幸当年选择了晴川,能够快乐学习,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该校2017届毕业典礼上,高分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并获甲等奖学金的袁倜然同学对母校深情“告白”。
近日,记者走进晴川,探访她领航特色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奥秘。
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常现“晴川蓝”,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
“晴川蓝”令人沉醉
从光谷一路向南,途径熙熙攘攘的光谷金融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路过名噪海内的国家4A级龙泉山风景区,抵达坐落在光谷中华科技园的武汉晴川学院。踏进这所现代化、“花园式”学校,就会感受到她散发的独特魅力。“投资近10亿元建设新校园,办学不求回报,我们要把别人不敢想的变为现实。”该校汪彬校长掷地有声。
说起该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袁倜然不住地“点赞”。“我们的校园由美国著名的DNAWOOD公司规划设计;可容纳1.4万人上课的现代化教学大楼采用U型回廊连接,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金工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等60个一流的实验室和近百个实习实训基地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藏书近百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让人流连忘返;2.8万平方米的网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运动场等场地一应俱全;被称为武汉高校“最质优价廉”的食堂应有尽有,充满家的味道;10栋公寓式学生宿舍,配备空调、独立卫浴、自助洗衣机、24小时热水,网络全覆盖……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怎敢浪费光阴,不去努力拼搏呢!”
依托武大,高起点办学,名师学者云集,师资力量媲美“985”高校
让袁倜然更为自豪的是,武大的专家学者在晴川大讲坛上各展风采,武大的教授博导在晴川的课堂上传道授业,武大的樱花林在晴川的校园里摇曳生姿……转设后的武汉晴川学院,与百年名校武大依然血脉相连,武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方面,一如既往予以支持,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大前校长刘经南教授任学校首席顾问,各二级学院院长及专业主干课教师均由武大教授、博导担任。中国设计学界“四大天王”、博士生导师郑建启教授,知名通信专家、博士生导师田茂教授,知名经济管理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柳瑞禹教授等一批名师学者纷纷加盟该校。“这师资配置不亚于‘985’高校!”了解到该校的师资力量,前来参观的考生家长纷纷竖起大拇指。该校600余位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比40%,硕士、博士学历教师占比95%,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津贴等专家学者40多人。
该校还从企业行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专家到学校任教,“双师型”教师达50%。如今,一支“专家教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青年教师加快成长”的多元化教师队伍正加速形成。管理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李勇,既是高级会计师,又是副教授。她结合自己在国企、外企的工作经历,对财会类专业课进行大胆改革——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海归”美女教师高夏子在网上开免费口语直播课堂,引上万学子“围观”。“80后”副教授徐嘉、姚春荣等近百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守正创新,因材施教,多方联动,为学生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武汉晴川学院一直致力打造“升学有门,就业有路,创业有方”的人才培养品牌,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捷报频传。
学生考研率达20%,其中5%的毕业生出国深造。晴川学子报考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生入校后,对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教学,并定期邀请武大等知名高校教授来校学术讲座,开设考研提高班。自2010年来,该校2000多人考取美国斯坦福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4%。毕业生质量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二位,大批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2016年12月,全国同类高校中最大的校企合作“航母”在该校起航,阿里巴巴、万豪国际、人福医药、浪潮软件、当代明诚等100多家企业加盟校企合作育人指导委员会。该校与合作企业共建的“天风证券”、“会计信息化”、“网络营销”、“传媒艺术”、“工业机器人”等近20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毕业后优先就业。该校的举办方武汉当代科技集团(中国民营企业50强)实力雄厚,每年优先录用大批晴川学子。
双证融通让学子一专多能。该校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学生一专多能,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周晴宇是该校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虽然尚读大三,他的名衔却很多:微软认证IT专家、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工业与信息化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还未毕业,就有上海、深圳等地的多家IT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大批学生成为创业明星。为帮助学生创业,该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聘请创业导师,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经费与条件保障。2014届毕业生熊科创立了“智能洗衣”平台,在母校的帮助下渡过初创期难关,如今资产过亿;2015级“创业达人”姚祖宣创建“快递帮”APP、运营公众号、成立手游工作室,团队成员遍布香港、浙江等地……目前,近百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企业资产超千万,部分资产过亿。
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优势学科,铸就品牌专业,让学生拥有憧憬未来的资本
办学以来,武汉晴川学院坚持走学科专业内涵发展之路,使学科专业对接产业、对接行业,对接职业、对接创业。目前,该校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5个学科36个本、专科专业,70%以上专业直接服务于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国家支柱产业及工业机器人、跨境电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双链对接和良性互动。
一批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前景好的品牌、特色专业已然成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已培养3届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人数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优势专业受到社会欢迎。
为推进专业建设,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该校积极开展“赛教融合课程实践”活动。2016年11月,电气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团队首次参加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便从304支高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全国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先后有2400多名学生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2016年,400多人次获省级、国家级奖项。“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软件大赛的成绩,连续6年居同类院校之首,超过部分985、211高校,真是相当难得啊!”学科竞赛这张亮丽的名片,引来教育部转设评估专家啧啧称赞。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博雅仁爱,将“大爱”情怀植入每位晴川学子心中
“化大道于无形,寓教育于活动,促养成于细节。”集教育家、企业家、艺术家、书法家、诗人、慈善家等众多头衔于一身的汪彬校长,一直倡导并致力于师生“博雅仁爱”教育和情商培养,被学生赞为“最没有代沟”、“最具大爱情怀”的“仁爱校长”,时任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评价其是“在真正办大学,办真正的大学”。
学校大学生合唱团多次获湖北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一等奖
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汪彬校长专门设立了万瑞兴文化艺术基金。2015年,该校成立了全国高校首支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队。2017年4月,晴川艺术团(下设合唱、舞蹈、民乐、京剧等10个分团)宣告成立。中国著名京胡大师万瑞兴,著名书、画、印大师韩天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薛亚萍等20余位国家级大师加盟,任艺术导师。该校师生在湖北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多次获一等奖。
每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子都能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除国家奖助学金外,该校先后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500万元),“校长基金”(200万元),天风、人福等“企业奖学金”(200万元)、学校发展基金(200万元)、当代美学与艺术基金(200万元),并设置“新生奖学金”(200万元)奖励高分考生。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戴晨,确诊患非霍奇金淋巴癌无钱医治,汪彬校长带头捐款,引发全校师生、校友及各界人士爱心接力,募集善款近20万元,帮助该生病愈返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路顺风!”2017年毕业典礼结束时,汪彬校长像父亲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即将启程的毕业学子千叮万嘱。在他看来,学生的安全是“天大的事”。该校投资600多万安装校园监控系统,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安保队伍,铸就学生健康成长的“铁壁铜墙”。
得英才而育之,是晴川的荣耀!育一代新人而报国,是晴川的责任!武汉晴川学院将坚定不移地走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核心”的转型发展道路,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应用技术型大学”阔步前进,不断创造育人的奇迹!